林家铺子

曾经的影视工作者,现退休老头一个。

欧洲“慢步” 5

                                                   ——“穿越”佛罗伦萨

        离开托斯卡纳的"农家乐",大巴重新回到高速公路,平原和浅丘渐渐远去,山地的托斯卡纳风情依旧。 

      我们马上要穿越亚平宁山脉窄窄的隧洞,去领略托斯卡纳首府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 

 

       大巴停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一侧,这里是俯瞰佛罗伦萨的最佳地点。

       广场中央是大卫雕像的复制品。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像”—— 中世纪以来第一座男性裸体雕像,就收藏在佛罗伦萨的学院美术馆。


     佛罗伦萨意大利语直译为“百花之城”,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将其译为“翡冷翠”,这一信、达、雅的译名比“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和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圆顶的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圣母寺”。

      河流是孕育城市的摇篮,佛罗伦萨就是在阿诺河谷地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传说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

       河流又像一个名城的眼睛,很难想像,失去阿诺河的佛罗伦萨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开始下山,要用一整天的时间,用自己的双脚穿越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探知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如何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并由此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它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其划定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这是一场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在24小时停车违例的交通标志一侧,一辆红色的大卡车顺畅地穿越过窄窄的巷子,一向强调个人价值和尊严的佛罗伦萨,也同样深谙公共秩序对这座城市的重要。


    

       让过迎面开来的红色大卡车继续前行,来到现存的古城墙下,进入这座古城的市区。

     进城后不久,我们便来到了阿诺河畔,沿着阿诺河南岸继续向西行进。 这里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有许多中世纪建筑。 

      前方的桥建于1345年,名字叫做维琪奥,是“老桥”的意思。它曾是乌菲兹宫通往对岸碧提王宫的走廊,是罗马时代在阿诺河上修建桥梁中的最后一座,也是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桥。

      桥上建有店铺,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黄金珠宝售卖场所。

      阿诺河岸的街道被拱形的连廊覆盖,与桥上的建筑连为一体,真可谓:老桥如街,老街似桥。

 

    与沿河大拱券垂直的小拱券,结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挂在阿诺河的颈肩上。


 

      过了维琪奥桥继续向北,街道店铺林立、游客如织。这里在 1865 曾经是意大利的首都,直到1871年首都迁往罗马为止。

      一名白衣小丑正堵着游客要钱,我顺过相机就拍了一张。 

  

       这家伙耳聪眼尖,立马不再与那位游客纠缠,冲到我的面前讨要钱财。因为身上没带硬币,一旁的团友代我掏出硬币给他,他就是不要。一边像耗子一对着我吱吱地叫着,一边指着我上衣凸起的口袋。无奈,只好从钱包里掏出一张5欧元的纸币了事。 

   

       在但丁故居前,也有人在表演“神曲”的片段,看客仅有三人。同样的街头“演出”,不同的演绎方式,两个”白面人“来钱的多少大相庭径,或许这就是大多数艺术家们穷困潦倒的原因所在。    

       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却是衣食无忧的,因为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酷爱艺术的美弟奇家族掌握了佛罗伦萨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在这个家族的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马基雅维利等。

       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在此创造了大量的、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城堡模样的维琪奥王宫曾是美弟奇家族的住所,现在佛罗伦萨市政厅的所在地。二楼大厅曾是共和国政府的大会议场,两侧的墙壁上有米开朗基罗的真迹,名作“胜利”。

       城堡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城堡四周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传神,整个广场犹如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


      公共汽车自由地穿行在佛罗伦萨窄窄的巷子中,将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游客,送到这个被称为”旧宫“的城堡旁。

       我们马不停蹄地穿行在佛罗伦萨的广场和小巷,直至来到这个酒店才停住了脚步,这是我们午餐和下午自由游览后约定的集合地点。 

      我们马不停蹄地穿行在佛罗伦萨的广场和小巷,直至来到这个酒店才停住了脚步,这是我们午餐和下午自由游览后约定的集合地点。 

      尽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迟了将近二十年,尽管建这座教堂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座大教堂被视作佛罗伦萨的代名词,成了欧洲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百花圣母大教堂穹顶上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是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


     穹顶也好,尖顶也罢,十字架和耶稣永远处于教堂内的核心位置。

       从建教堂礼拜堂左边的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可以抵达大教堂的屋顶,可惜排队等候的人实在是太多,留给我们自此自由观光的时间实在是太少。

       百花大教堂一侧有一82米高的方塔—— 乔托塔,由建筑家乔托于1334年开始建造,外部饰以粉红、浓绿和奶油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合,与相邻的百花教堂十分搭调。如若不是我查阅资料的话,险些把它当作百花大教堂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正面观瞧,教堂、方塔并肩而立,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面对百花大教堂,有一处被脚手架和帐幔包裹的严严实实,外形酷似蒙古包的建筑,这座八角形的礼拜堂建于5世纪~8世纪间,是托斯卡纳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

     经艾利国探查,这座正在进行外装修的礼拜堂依旧对外开放,可以购票进入。     

      礼拜堂内供奉着佛罗伦萨的守护圣人乔凡尼,乔凡尼也就成了这座礼拜堂的名字。

      ”地陪“佛朗西斯科不会中文,但这并不影响他用英文向充当翻译的孙总介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弗朗西斯科说,教堂是专为教徒设立的场所,而这座洗礼堂则面向整个佛罗伦萨的民众。那时所有在这座古城出生的婴儿,无论他们父母的信仰是什么,都会来这里受洗,并得到自己的名字。 

      

      Rubaconte 的午饭是典型的意大利美食:红酒、牛排、烤肉、沙拉、不同口味的匹萨外加甜点,餐厅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看得出,大多数食客来自大中国地区。

    午餐后稍息,继续在佛罗伦萨的徒步穿越,不经意间又看到旧宫钟楼的身影。

     旧宫的后身与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从这个角度看昔日王者的宫殿,少了些许威严,多了几分儒雅。

       圣十字教堂是佛罗伦萨又一座重要的教堂,首先它是圣方济各教派最大的教堂,其次这座教堂还是一座相当标准的次级主座教堂,大部分的欧洲天主教堂的内部结构均是在这个教堂的形式基础上发展的。
       教堂内有佛罗伦萨重量级名人的纪念碑和陵墓,例如:但丁、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维利、罗西尼等等。     

       这座教堂在1294年开始设计和建造,直到1443年才初步完工开始启用,1842年增建了教堂后面的哥特式钟楼,较光鲜的教堂立面则是1863年才增建的 —— 欧洲慢步。    

      在烈日下的徒步穿越令每个人口干舌燥,所以当艾利国提出带着大家去吃冰激凌的时候,得到全体团员的热烈响应。

       意大利是冰激凌的发源地,这家门面不大的店铺制作出各种口味的冰激凌,据说是整个佛罗伦萨甚至是托斯卡纳地区最好吃的。

       集结号已经吹响,长长地散兵线在佛罗伦萨国立中央图书馆前通过。我知道,在我们的穿越线路上,许多我们仍一无所知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瑰宝已经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我们再次来到阿诺河畔,河对岸古城的居民正在尽情享受着21世纪的阳光。

       一道与河岸呈30度夹角的滚水坝斜跨在阿诺河上。这种事倍功半的设计,恐怕更多地是出于对荡舟人安全的考虑—— 人比神更重要。


       在离水坝不远的地方,我们结束了对佛罗伦萨的徒步穿越,赶往一个在蒙特韦廖的有机庄园。尽管此次我们的大巴能够开进这条乡间小路,大家依旧选择了步行前往。

       1988年 ,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到这片丘陵上创业,要生产自己的葡萄酒。如今他们种植了20公顷的葡萄,并始终坚持只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酿酒。

      7年前,他们开始采用德米特生物动力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并以比有机产品要求更高的德米特的标准种植。 

      在有机葡萄酒的生产标准中,允许在酿造过程中使用少量的二氧化硫,并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但他们却尝试在生产葡萄酒时,只用葡萄作为唯一原料的方法。


        同时他们还在尝试用陶罐来发酵葡萄酒,试图用这种最古老的酒器,生产出更醇厚古朴的琼浆。

       这里是艾利国的家乡,农场的创始人与学农出身的艾利国是老朋友,艾利国的母亲和他的华德福同学也赶来与我们见面,给在蒙特韦廖民宿的晚餐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气氛。

      和托斯卡纳的“农家乐”不同,我们来蒙特韦廖的有机民宿只是考察和吃晚餐而已,只是“有机”,没有“民宿”。

      明天,我们将去参观1988 年成立的博洛尼亚“玛丽亚·格拉雅尼华德福学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