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

曾经的影视工作者,现退休老头一个。

记事兴国

—— 写给赵老师的一封信

赵老师:您好!

几天前收到龙女的微信,约我为您的《国兴记事》第二集写一篇稿子,我想用写信这种方式把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留在心里的话向您说完。

我曾经为您的《国兴记事》写了前言,其中提到:“2011年后,我们成了博友,成为彼此的粉丝,当他提出要写自己的“人生记事”后,得到了诸多北大荒战友的支持,我建议他将“人生记事”改为“国兴记事”。因为“记事”所记录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也折射出这一时期我们国家走过的坎坷历程;映射出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闪光的财富;衍射出他身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北大荒人。”

2008年夏天,我们第一次去黄骅探望病中的您,不知当时您是否知道自己已身患绝症,但您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从黄骅回来后,我便开通了自己的博客,第一篇博文于2008年07月21推出,题目是《北大荒的思念》

 文中写道:“7月17日,成为父母或者外婆的我们聚到一起,驱车去黄骅看望北大荒的朋友——赵国兴老师,重温青春时代美好、痛苦、酸楚、快乐、迷茫历程……”

那时您还没有开通自己的博客,是您的小女儿在该文的后面留下了:“叔叔、阿姨此行带给我们的是太多的感动!对于当年的你们,年幼的我虽没有太多的记忆,但透过双亲和你们朦胧的泪眼,我分明看到了当年同甘共苦的场景。期待再次重逢,也祝愿叔叔、阿姨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龙女” 

2011年04月,我开始写《北大荒的动物世界》,在《狼》篇后,龙女留言“爸爸知道您要写《北大荒的动物世界》专题,高兴地不得了呢!欢迎您有时间再来黄骅做客。--龙女”我让她转告“让赵老师注意休息,想些事但是别太认真,出点力但是别累着。”

 

此后,您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我们可以直接在彼此的博客后留言了。

在《北大荒的动物世界》·马鹿(2011-05-05)后您留言“近日又读了几篇《北大荒的动物世界》的文章,很好。“马鹿”篇使永宁老弟引起联想。因为当年的事情会让你伤感,所以几次见面都未谈及。昨天,我翻开《红卫农场志》大事记篇,看了“志书”上对“林永宁事件”的记载。是林永宁同志的“选择”并付诸的努力,使自己重获清白并官复原职。三十二年前的事情已成为历史并载入史册。我祝永宁老弟永远康宁!”

 我回复您:“ 同那些反右和文化革命中挨批斗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我特别感谢32连的同志们,包括曾经批斗过我的人。因为当工作组欲置我于死地的时候,他们均选择了沉默。一些曾经一直称我为小林的人,在我挨整的时候却改了口,甚至当着工作组的面叫我指导员。我会终生感激这些纯朴的北大荒人。

同时,我对鲁迅先生所言“用人血染红自己的顶戴”有了新的切身理解。”

您读了《北大荒的动物世界》·会飞的虾(2011-05-06)后,告诉我:“您说的“飞虾”学名叫“龙虱”,北大荒的人们多称之为“鳖盖子”。夏季阴雨天气,龙虱便成群结对从水中出来飞往电线杆灯下,聚集起舞,给咱们送来美味佳肴。过油、酥脆、别琢磨、一口一个、好吃、高蛋白、营养丰富。比黄骅市10元钱一小盘的油炸蚂蚱好吃的多。”

就在当月,我又陆续写了几篇《北大荒的动物世界》,在《饶力河里的鱼》(2011-05-17)后面,您留下这样的文字 :“这两天拜读了永宁日志的“饶力河的鱼”和“红卫农场湿地的鸟”。文章描述详略得当。插叙和补叙使文章更有吸引力。我想在两年内一定去北大荒一趟,一定要吃上饶力河红肚皮鲫鱼。那几个“苏修特务”给我以启迪,建议您的《北大荒动物世界》完成之后,是否在写一写《北大荒知青故事》,每篇一人一事,也可多人一事,您的记忆力很强,写几十篇肯定没问题。”

受到你的鼓励,在《北大荒的动物世界》写完后,我开始写北大荒的生活和北大荒人,在《北大荒记忆·茅屋土炕》(2011-07-16)后,您留言“永宁同志的文章我读着亲切,而其有同感因为我们同在850农场待过,又一同来到红卫团建点,同甘共苦......”

在《北大荒记忆·老连长谭土林》(2011-07-23)后您写道:“读了永宁同志回忆谭连长的文章我深有感触。他务实、敬业、忠诚、大度、宽容,在连长身上充分体现了北大荒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此我也在博客中回忆起了谭连长。”

2012-06-04 ,我在在博客上转发了原六师师长王少伯的资料片,并撰写了《我们的师长“王大吹”》一文:“ ......片中也提到了他当年要求6月份播种小麦的事情,并且我在片中听到他几十年以后对此作出的解释:“种了总能收上点,总比把地荒了强。”“收了的小麦质量不好,我让他们每斤降了一分钱,大家还挺感谢我的,说大灾之年,王师长还能让我们吃上白面。”看到这一段,我仿佛又看到当年的“王大吹”。

 把本来属于人祸的事情推倒天灾身上,让当年抗命改种大豆的谭连长“党籍考虑”,把老百姓得到的温饱看成自己的恩赐,这样的“大吹”们自古有之,现在仍大有人在。

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几十年过去了,还不能认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就不能让人原谅了。检讨自己曾经的错误是为了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何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类似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率真的您留言:“谭连长不听那一套。老谭万岁!”

回复 老赵:“实事求是、不惟上、只惟实才是真正的好干部!”

之后您的《国兴记事》成书,我选在荒友聚会的时机向大家赠书,大家为了表达一下对您付出的敬意,主动提出多AA一些,在《记一次AA制的荒友聚会》(2013-02-26) 后您留言:““AA”制好!我和同学每年聚两次,轮流做东。我得倡议改成“AA”制。

我非常感激这次聚会的朋友对我的关爱。让您们。。。我现在各方面情况都没问题。请朋友们勿念。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谢谢大家!”

回复 老赵:“大家的一点点心意而已,您能看得出来,我自己在其中也非常低调,从众就是了。”

 您的《国兴记事》不仅记录了您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故乡的习俗和个人的成长,更记录了一个古稀老人对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的亲情、友情、感恩之情。您是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是那种受人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荒友鲍际平去您那里做客,您高兴地穿上鲍的博导服装同我们合影。

       您既知足也不知足,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挺知足,对自己的学识永不知足。这种知足和不知足也体现在您的《国兴记事》中。

 从您的书中,我知道了冲口寺村—— 您的出生地,今年6月10号,我来到这里与您相见,处于对您的健康考虑,我并没有与您畅谈,但老友之间,用不着多说什么,一个眼神,一丝微笑足矣。

《国兴记事》付梓后,您该说的说了,想做的做了,要谢的谢了。您的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了您孩子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您的《国兴记事》文章后面,附有不少荒友和网友的留言,这是网络时代的印记,我自己也常常从这些文字中间寻找创作的灵感和逝去的回忆。今天,我重读您给我博客上的留言,回忆当年心灵碰撞出现的火花,也像当年一样,通过计算机键盘和您通信,这些化为比特的文字能够超越我们生命的存在,给家里人一些念想,让后人知道前辈们是怎样生活的;也以此纪念我们的友谊和对北大荒的思念。我坚信:千千万万平凡人撰写的“国兴记事”一定会“记事兴国”。

                                       您的老弟

                                                    林永宁

                                                             2017-11-11

——  谨以此文祭奠赵国兴老师。

评论